肯尼亚的中国超市“China Square”,主打超高的性价比的中国产品。如果在中国,打开电商,各种券叠加,价格立马便宜不少。但在肯尼亚不是。当地会有人特地跑过来拍超市的产品,转手加上利润和平台手续费,挂到网上,整体价格会比超市贵将近50%。
在非洲做生意,建立信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。只要能让对方感觉自己被尊重,一盒巧克力,都能比一部手机来得效果好。可如果没有让对方觉得“用心”,不管送多贵的礼,找他办事还是可能“说翻脸就翻脸”。
很多刚来非洲的中国人,没有一个不抓狂的,都觉得“太慢了”。工作慢,建设慢,物流慢。就算你想快,但就是快不起来。因为非洲这一个地区,就不允许你快。
不过,不能照搬国内“求快”的思维模式有个好处,慢下来,反而能避免踩坑。他们不断跟我强调,“不能急着干,要多看,要耐心”。
你看,国内那套思维方法,在非洲很难行得通。这是巨大的变量,而变量也代表着挑战和机遇。
肯尼亚直到1963年,才脱离英国殖民统治。所以殖民时期的英国法律,一直被沿用到今天。
一旦一位当地人遇上刑事诉讼,被记录档案。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一辈子都找不到任何好工作。更谈不上进政府部门。
之前,他找了一位本地的合伙人。没想到,被对方坑了。不仅卷走上百万,还被对方利用那套“严格”的法律制度拖延诉讼。算到今天,官司已经打了10年,还没打完。法官调走了,卷宗也找不到了。他们几乎月月开庭,天天开庭,就是没个结果。想起来就头大。
你看,说它落后吧,法律框架是现代的。但是,那股殖民地风貌,和本地行事方式一结合,就变得很拧巴。
肯尼亚的法律,兼容很多部落传统和宗教习俗。所以在婚姻制度上,允许一夫多妻。
什么意思呢?假设你娶了四个老婆,你想给老大买一张桌子。那么,你必须给另外三人都要买一模一样的桌子。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,多娶一位老婆,财务支出就要多一倍。凭这一点,很多人就不想娶很多老婆。另外,如果想再娶老婆,必须要现在的几位老婆全部同意。只要有一个反对,就没门。
这片土地的规则,一半写在法典里,一半活在传统里。也就对所有想在这里做生意的企业家,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昨天的文章里,我们也提到了非洲独特的文化。所以想管理好本地员工,就不能套用国内的思路。
他们喝咖啡迟到、开会迟到、上班也迟到。在他们眼里,这都不是事儿,可按照我们的习惯,这可太耽误事了。怎么办呢?有人想了个办法。两点要开会,就跟他们约一点。既然肯定迟到,那就把约的时间提前。
肯尼亚有44个部落,很多部落之间有世仇。所以管理者必须要了解员工的部落背景,绝对不可以让有世仇的员工在一起工作,不然后果很严重。
与其发钱,不如发奖状,而且送到家门口,反而会让家人,让村子有很强的荣誉感。对他们来说,那种被尊重、被认可的荣誉感,更有价值。为荣誉而努力,他们往往会拼尽全力。
说到底,在国内,我们习惯通过制度管人。但在非洲,要用尊重走进员工的心里。
如果把“管人”看作是企业运营的“软件”,那为政策付出的真金白银,就是“硬件”。
低,指“很低的人力成本”。中层管理员工月薪约3000块钱,而本地基层员工月薪,也就1000-1500元人民币。
你看,这就给所有来肯尼亚的企业一道明确的选择题:是花7万带一个中国员工过来?还是培养一个便宜的本地员工?答案,或许不言而喻。
国内那套“人海战术”,来了肯尼亚,首先就过不了成本这一关。而这,还只是这一些企业遇到的众多挑战之一。
China Square的负责人,现场给我算了一笔账。如果一批化妆品货值100万,要交25%的关税,10%的奢侈税,16%的增值税,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税。
这还不是最高的。他继续告诉我,如果是家具类,溢价更高。假如说我们同样有100万的家具,所有税算下来,综合税费可能高达130万左右。这也是怎么回事,这里的零售价往往是成本价的两到三倍。
这就意味着,如果单纯依靠“中国采购,非洲销售”的模式,利润空间会被极高的税费不断挤压。那怎么办?
比如,缺少技术工。本地工人没经验,需要长时间的培训,时间最长的将近10年。
没错,这个在国内已经几乎不需要过多的担心的事,在肯尼亚却是个实打实的大问题。几乎所有华人企业家都遇到过。
有位管理者给我举了个例子,语气里有些无奈。出海不容易的地方就在这里,可能你的保安人员跟外面勾结,即便你抓到了,你还不能拿他怎么样。你要先考虑,取证是不是程序合法?证据有没固定?能不能接受可能长达好几年的诉讼?
我一听,头都大了。这是不是说,本地员工的人品普遍有问题?他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。
其次,法律威慑。采取零容忍态度,他们可能不怕坐牢,但非常害怕“社会性死亡”。
很多人总觉得,中国制造凭借性价比,打遍天下无敌手。但在China Square,我看到了另一个答案。
在高端家具领域,摆得最显眼的,都是土耳其品牌,就连China Square自己,也从土耳其采购像沙发皮这样的材料。还有一些有设计感的厨房用品,土耳其的也卖得很好。
这种变化的背后,是非洲当地中产阶级的兴起。他们不再只满足“便宜够用”,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。
China Square的负责人告诉我,在所有门店,厨房和家庭用品都是销冠。第二第三,往往是家具或五金工具。
按照“中国经验”,房产更像是一种金融理财产品,追求资产快速增值。但在肯尼亚,这条路完全走不通。
同样是租房,在肯尼亚投资一套公寓,10年内回本。作为对比,广州的学区房可能要50年。
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,是联合国环境署和人居署两大总部所在地,有大量的外交官、联合国雇员、企业外派人员等等。他们购买力强,且流动大。从而对优质租房有很稳定的需求。
根据调研,肯尼亚住房市场有200万的缺口。而在中高端领域,每年还有大约2万套的缺口。逐步扩大的缺口,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前景。
最大原因,是银行贷款利率高得吓人,有的银行利率高达18%。同时,买房的人要在交房前,分期交完全款。
所以,对本地人来说,买房不如租房,这就给房地产生意带来更多机会。比起印度开发商,中国开发商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。
嗯。在非洲做生意,听起来确实不容易。要了解文化,要懂这里的人,还要抓住这里的趋势。
你可以把它看作肯尼亚的“支付宝”。但是,它在肯尼亚的占有率可比支付宝高出太多。肯尼亚GDP的60-70%,都通过M-Pesa流转。可以说,想在肯尼亚做生意,绕不开M-Pesa。
简单来说,只靠一条短信,就能完成转账或付款。这样一来,无论用的是智能手机,还是老掉牙的功能机,都能用上现代金融服务。
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,M-Pesa的普及,就解决了线上支付和跨境结算的难题。
在很多人印象里,非洲总是贫穷落后。但M-Pesa的出现,打破了这个刻板认识。只有抛开那些刻板偏见,才能看到它背后藏着的机会。
在我进一步探索后,发现了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地方。M-pesa的技术系统,你知道是谁做的吗?
过去,我们常说“本土化”。把在中国验证过的成功经验,稍作修改,平移到新的市场。这是经验的平移。
但在非洲这片土地上。环境变了,参数变了,就连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也变了。电商比实体贵,尊重比发钱管用,慢比快更安全。
这意味着,要忘掉所有的“理所当然”,把自己当作小学生,重新发现这一个市场的运行原理。从法律、文化、人性、效率等底层因素,从零搭建你的商业大厦。
所以,出海非洲的最大挑战,不是学一套新拳法。而是敢不敢让那个曾经成功过的自己,从头开始。